一些地方“村霸”长期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成为农村群众的切肤之痛。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重拳打击、除恶务尽,农村黑恶势力基本肃清,农村政治生态和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赢得群众拥护。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上半年开展的全国民意调查显示,农村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的满意度为94.3%,比2018年同期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其中,95.4%的农村群众认为身边已不存在把持基层政权的黑恶势力,95.1%的农村群众认为身边已不存在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的黑恶势力。
——扰乱基层的“痞霸王”。海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刘诚认为,“村霸”代表的是宗族团体、黑社会团体的利益,视村(社区)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党同伐异。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前油李村党支部原书记李耀勇,长期裹挟回族人员围攻阻挠土地确权、人口普查、电力改造等工作,致使该村被视为“法外之地”。
——破坏经济的“吸血鬼”。“村霸”掌控村级事务后,插手工程项目、资源开发、市场经营,“掠夺式腐败”高发多发。已查处“村霸”案件中,“村霸”贪污额高达5.6亿余元,受贿额达2.74亿余元,侵吞资财42亿余元,截留克扣扶贫等各类惠农资金5800余万元,违法违规插手工程项目累计多达2466个,造成农村集体资产重大损失,村民利益严重受损。
——侵蚀政权的“土皇帝”。已查处“村霸”累计干预基层选举826起。把持基层政权最长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河镇和平村党支部原书记韩喜柱,横行乡里长达37年。江西南昌市生米镇山图村党支部原书记熊小将违规发展党员,操纵基层选举,严重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提升农民群众法治观念。一些地方“遇事找人不找法”的乡土文化习气根深蒂固,助长了“村霸”滋生。已查处“村霸”中有782名出现在法治观念薄弱的乡村。根除“村霸”,必须深化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涵养文明乡风,筑牢农民群众防黑防恶法治堤坝。
——把握基层正确用人导向。一定时期一些地方村“两委”人选以“能摆平”为导向,片面推行所谓“能人治理”。这些“能人”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往往采取暴力野蛮手段,再加上监督制约缺失,逐步自我膨胀成为“村霸”。根除“村霸”,必须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净化、优化村干部队伍,建强基层战斗堡垒。